所謂理想沉淀池,應(yīng)符合以下三個假定:
(1)顆粒處于自由沉淀狀態(tài)。即在沉淀過程中,顆粒之間互不干擾,顆粒的大小、形狀和密度不變,因此,顆粒的沉速始終不變。
(2)水流沿著水平方向流動。在過水?dāng)嗝嫔希鼽c流速相等,并在流動過程中流速始終不變。
(3)顆粒沉到池底即認為已被去除,不再返回水流中。
按照上述假定,理想沉淀池的工作情況如圖6-19所示。原水進人沉淀池,在進水區(qū)均勻分配在A一B截面上,其水平流速為:
在理想沉淀池中,顆粒在垂直方向受重力的作用,以沉速uo下沉;而在水平方向顆粒隨水流的水平流速v向前流動。因此顆粒在沉淀池中的運動方向?qū)⑹茄刂評o和v構(gòu)成的長方形的對角線方向,向斜下方運動,如圖6-19所示。直線∣代表從池頂A點開始下沉而能夠在池底最遠處B\”點前沉到池底的顆粒的運動軌跡;直線Ⅱ代表從池頂A開始下沉不能沉到池底的顆粒的運動軌跡;直線Ⅲ代表一種顆粒從池頂A開始下沉而剛好沉到池底最遠處B\”點的運動軌跡。設(shè)沉淀池的水平流速為v,則得按直線Ⅲ運動的顆粒的相應(yīng)沉速為uo。因此,凡是沉速大于uo的一切顆粒都可以沿著類似直線I的方式沉到池底;凡是沉速小于uo的顆粒,如從池頂A點開始下沉,肯定不能沉到池底而是沿著類似直線Ⅱ的方式被帶出池外;可以看出,直線Ⅲ所代表的顆粒的沉速uo,具有特殊意義,一般稱截留沉速。實際上它反映了沉淀池所能全部去除的顆粒中的最小顆粒的沉塑,因為凡是沉速等于或大于沉速uo的顆粒能夠全部被去除。
對于直線Ⅲ所代表的一類顆粒而言,流速v和uo都與沉淀時間t有關(guān):
令式(6-6)與式〈6-7〉相等,并以式(6-5)代入,整理后得:
式(6-8)中LB是沉淀池水面的表面積F,因此式(6-8)的右邊就是單位沉淀池表面積的產(chǎn)水量,可用式(6-9)表示:
式(6-9)表明,表面負荷率在數(shù)值上等于截留沉速,但含義卻不同。
為了求得沉淀池總的沉淀效率,先討論某一特定顆粒即具有沉淀ui的顆粒的去除百分比E。應(yīng)該指出,這個特定顆粒的沉速必定小于截留沉速uo,大于uo的顆粒將全部下沉,不必討論。去除率E的關(guān)系推導(dǎo)如下。
如前所述,沉速ui小于截留沉速uo的顆粒如從池頂A點下沉,將沿著直線Ⅱ前進而不能沉到池底。如果引一條平等于直線Ⅱ而交于B’,從圖6-17可見,只有位于池底以上hi高度內(nèi),也即處于m點以下的這種顆粒(特定顆粒ui<uo)才能全部沉到池底。設(shè)原水中這種顆粒的濃度為C,沿著進水區(qū)的高度為ho的截面進入的這種顆粒的數(shù)量為hiBvC,則沉速為ui的顆粒的去除率應(yīng)為
另外從△ABB’和△Abb’的相似關(guān)系,可得:
同理得
將式(6-12)和式(6-13)代入式(6-10)得到去除率公式為
把式(6-9)代人式(6-14),可得:
由式(6-15)可知:懸浮顆粒在理想沉淀池中的去除率只與沉淀池的表面負荷率有 關(guān),而與其他因素,如池長、水深、水平流速和沉淀時間均無關(guān)。這一理論早在1904年 已由哈真(Hazen)提出,對沉淀技術(shù)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當(dāng)然,在實際沉淀池中,除了表面負荷率以外,其他許多因素對去除率也是有影響的,這將在后面討論。
式(6-15)反映了兩個問題:
(1)當(dāng)去除率一定時,顆粒沉速ui越大則表面負荷率也越高,亦即產(chǎn)水量越大;或者當(dāng)產(chǎn)水量和表面積不變時,u越大則去除率E越高。顆粒沉速ui的大小與凝聚效果有很大關(guān)系,因此,生產(chǎn)上一般比較重視絮凝工藝。
(2)顆粒沉速ui一定時,增加沉淀表面積可以提高去除率。當(dāng)沉淀池容積一定時,池身淺些則表面積大些,去除率可以高些,即所謂淺池理論,斜板斜管沉淀池的發(fā)展就基于此理論。
以上討論的是某一種特定的“具有沉速ui的顆?!?ui
設(shè)pi所有小于ui的顆粒重量占原水中全部顆粒重量的百分率,顯然dpi為具有沉 速ui的一種顆粒重量占原水中全部顆粒重量的百分率。根據(jù)式(6-14),能夠在沉淀池中下沉的這種具有沉速ui的顆粒重量占原水中全部顆粒重量的百分率為Po,po=(ui/uo)dpi。
因此能夠在沉淀池中下沉的、沉速小于uo的顆粒重量占原水中全部顆粒重量的百分率Po,其去除率應(yīng)為:
另外,沉速大于和等于uo的顆粒已全部下沉,其去除率應(yīng)為(1-Po),因此,理想沉淀池總的去除率,即沉淀池的沉淀效率P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