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視比色法
目視比色法是用眼睛觀察比較待測溶液和標準溶液顏色深淺的比色方法。將標準溶液和待測溶液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顯色,若液層厚度相同,顏色的深淺一樣時,兩者的濃度必相等,這樣由標準溶液的濃度可知待測溶液的濃度。
目視比色法中,最常用的是標準系列法。在進行比色測定時,首先將一系列不同量的標準溶液依次置于一組比色管中,在實驗條件相同情況下,加入等量的顯色劑和其他試劑,稀釋至刻度,配成一套顏色由淺至深的標準色列。然后將一定量的待測試液至于另一比色管中,在相同條件下顯色,稀釋至同一刻度。從管口垂直向下看,并與標準色列進行深淺比較。如果試液的顏色與標準色列中某一比色管的顏色深淺相同,則表示兩者濃度相同;若被測試液介于兩個標準試液之間,則被測試液濃度必定介于這兩個標準試液之間,可取其平均值。
標準系列法的優(yōu)點是儀器簡單,操作簡便,只要配好標準色列比色就可進行,適用于大批試樣分析;由于比色管液層較厚,使觀察顏色的靈敏度較高,適宜于稀溶液中微量組分的測定;可在復(fù)合光下測定。缺點是目視比色法準確度較差,一般相對誤差為5%-20%;標準色列配制比較費時,且有色物質(zhì)常常不太穩(wěn)定,不能久存,標準色列需要經(jīng)常重配。雖然也可以用比較穩(wěn)定的有色物質(zhì)配制永久性的標準色列,但要經(jīng)過校正后才能使用,比較費事。
2、光電比色法
用光電比色計測定溶液的吸光度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稱為光電比色法。用儀器進行測量,可以消除人的主觀誤差,提高測量準確度。由光源發(fā)出的白光,經(jīng)過濾光片,得到一定波長寬度的近似單色光,讓單色光通過有色溶液,透過光射到光電池上,產(chǎn)生光電流,其大小與透過光的強度成正比。光電流的大小以靈敏檢流計測量,在檢流計上讀出相應(yīng)的透光率或吸光度。透過光強度愈弱,光電流愈小,其吸光度值則愈大。
進行光電比色測定時,測定大批試樣常采用工作曲線法,也稱標準曲線法。工作曲線法是配置一系列標準比色液,在一定波長下分別測其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以濃度為橫坐標,得到一條通過原點的直線,稱為工作曲線或標準曲線。然后在同一條件下,測量被測試液的吸光度,在工作曲線上即可查得試液的濃度。(如圖6.12)

與目視比色法比,光電比色法的優(yōu)點是:用光電池代替了人的眼睛進行測量提高了精確度;當待測溶液中有多種有色物質(zhì)共存時,可選用適當?shù)臑V光片或適當?shù)膮⒈热芤簛硐蓴_,因而提高了選擇性;由于使用了工作曲線,分析大批試樣時快速、簡便。